近日,京东科技集团以年薪80万至120万的高薪公开招募RWA(现实世界资产代币化)产品总监、解决方案总监及“稳定币架构师”等核心岗位,却面临“无人能做”的尴尬局面。这一事件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不仅暴露出中国商业市场对RWA人才的迫切需求,更折射出全球范围内这一领域专业人才的稀缺性,成为中国经济格局转型的关键信号。
全球热潮与国内空白:RWA技术重塑商业生态
RWA:通过将实物资产(如房地产、新能源电站、供应链债权等)转化为区块链上的数字资产,实现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性重构与价值释放。在海外市场,RWA已逐步在房地产、供应链金融等领域应用,成为Web3经济的重要支柱。例如,贝莱德、摩根大通等国际巨头早已布局RWA赛道,通过资产代币化提升融资效率、降低交易成本。而国内除蚂蚁数科等少数企业外,RWA业务长期处于探索阶段,应用场景与市场规模远不及海外。京东科技集团的强势入局,标志着中国巨头加速布局这一赛道,试图以“数字人民币+RWA”重塑金融基础设施。然而,人才短缺已成为行业发展的最大瓶颈——既懂区块链技术底层逻辑、又熟悉传统资产运作规则、还能结合政策红利的复合型人才严重匮乏,成为制约中国企业赶超美国同行的核心要素。
人才缺口背后的经济新局:高薪难觅,认知先行
京东开出的百万年薪并非噱头,而是市场供需失衡的真实写照。业内人士透露,头部企业对RWA人才的要求近乎苛刻:需同时掌握区块链开发、金融建模、合规法规及实体产业知识。例如,RWA产品总监需设计资产数字化系统并衔接数字人民币,解决方案总监则要打通国内外资产获取渠道,稳定币架构师更需构建Web3金融基础设施。目前,国内高校尚未形成成熟的RWA人才培养体系,跨界复合型人才多依赖企业自身培养或海外引进。尽管已有甄瓴科技提供的RWA分析师、RWA合规师的专业认证和培训课程,如国际现实世界资产研究协会(IRWA),认证有助于提升个人在行业内的认可度和竞争力。目前课程已经在国内面市。由于RWA分析师、RWA合规师的专业性和市场需求,其薪资水平通常较为优厚,具备相关技能和经验的分析师可能会获得更高的薪资待遇,但现有培训体系与市场需求之间的缺口仍难以短期填补,导致企业高薪难觅良才。这一现象印证了“高薪岗位与普通人无缘”的本质——在新技术浪潮中,认知差距才是最大的财富鸿沟。
破局之道:人才孵化与经济突围的双向奔赴 京东的“百万年薪求贤”事件,不仅是企业层面的焦虑,更折射出中国商业市场在数字经济时代的转型压力与机遇。在RWA领域,人才的稀缺性正倒逼多方行动:
● 企业端:京东、蚂蚁等巨头加速内部团队建设,并通过高薪吸引海外人才;
● 机构端:如国际现实世界资产研究协会(IRWA)引入专业RWA认证,国内培训机构如甄瓴科技推出RWA课程、RWA认证等项目填补人才空白;
● 政策端:央行定调RWA赛道合规框架,地方政府与金融机构合作推进“合规+场景”试点。2025年6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陆家嘴论坛上明确表示:“积极发展RWA模式,拓宽实体经济融资渠道”。这一表态标志着RWA正式被纳入国家金融战略框架,旨在通过区块链技术将不动产、新能源设施等实体资产数字化,盘活万亿级存量资产,助力中小企业融资。
然而,RWA人才孵化绝非一朝一夕。业内人士指出,RWA人才需兼具技术深度与行业广度,如新能源电站的RWA项目需整合区块链开发、电力市场政策、资产估值模型等多领域知识。短期来看,企业高薪抢人将持续,而长期则需要教育体系改革、产学研联动及政策扶持共同发力。若能有效突破人才瓶颈,中国或借RWA技术实现金融科技的弯道超车,推动数字资产体系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全球经济格局带来颠覆性变革。这场“人才争夺战”,已然成为中国经济突围的新战场。
人才缺口背后的历史机遇
京东科技集团的“寻才难”事件,是中国商业市场数字化转型的缩影。当全球资本竞逐RWA赛道时,中国正面临“技术落地快、人才储备慢”的错位挑战。但挑战背后,亦是历史机遇——谁能率先破解人才密码,谁就能掌握数字经济时代的金融话语权。在这场关乎未来的竞争中,企业、机构与政策的协同孵化,或许将为中国经济开辟一条全新的突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