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全国65岁以上老年性耳聋患者达1.2亿,新生儿听力障碍发生率约1‰—3‰,全国注册听力师仅1万余人,按国际标准却需30万专业人才,现有掌握听力学、康复医学和智能辅具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不足5%。
4月24日,2025年四川省第二批助听器验配师(四级)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在四川护理职业学院成都校区圆满完成,来自全国13个省共计35名考生参与本期认定。
四川护理职业学院院长张先庚教授指导本期认定工作开展,她要求牵头部门严格按照认定标准进行考核,确保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高质量完成。同时,张先庚要求相关部门做好考生的各项服务保障,提供舒适的考试环境和用餐住宿条件,使考生以最好状态参与考核。
考核现场,各项工作严格按照标准流程有序进行。顺利通过考核的考生将获得人社部门颁发的的职业技能等级资格证书,为拓展职业发展空间、提升就业竞争力和岗位胜任力提供有力支撑。
张先庚院长表示,学院将持续发挥专业优势,擦亮四川省首家(目前也是唯一一家)助听器验配师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构的招牌,加强与相关部门、行业协会、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培养更多听力康复领域人才,助力行业健康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战略部署和全国两会关于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要求,2024年3月22日,四川护理职业学院与博音听力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此次合作聚焦卫生健康行业转型升级需求,通过构建“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三链融合机制,在听力康复领域开展人才定向培养、技术联合攻关及社区康复服务等深度合作,为助推健康中国建设和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校企协同育人的示范样本。
2025年3月6日,由四川护理职业学院与博音听力共建的全国首个听力康复产业学院——博音听力康复产业学院首届听力康复方向班正式开班。
经过严格选拔,听力康复方向班完成首届招生——53名来自四川护理职业学院康复技术系的学生脱颖而出。待他们未来步入社会时,将手握行业资质证书,真正实现从学校教育到职场工作的无缝对接。
张先庚院长表示,计划未来五年,产业学院将为行业输送500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重点培养既精通康复技术知识、又熟练掌握听力康复技术与智能辅具使用的复合型人才,填补听力康复人才洼地。
助听器验配师,是助听器和使用者之间的桥梁,其专业性至关重要。只有经过助听器验配师的专业检查、精准验配及细致调试,助听器才能真正发挥其功能,满足使用者的个性化需求,从而为听力康复提供有力支持。